【哲學】逍遙遊了沒

莊子的逍遙遊是非常精彩的哲學思考,他提到人生超脫束縛的幾個關鍵,特別是超越「相對」觀念給人帶來的自由。

其中特別提到「無己,無功,無名」三個境界,但是常常被不懂的人曲解,這裡提出我的觀點。

莊子逍遙遊的三個逍遙境界: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

首先的曲解,是認為「至人最淺,其次神人,最偉大境界是聖人」(很儒家的看法),實際上,在莊子這段文字的本意中,「聖人無名」的境界反而是最粗淺的。

無名指不受各種標籤拘限自己,例如「我是什麼什麼人」

能不被各種標籤侷限自己的可能,不斷學習追求真理

這是「聖人」:聰明突出的人。

無功,指不被成就和經歷拘束自己

只顧做真正有益價值的事,而不被既有成就限制

例如耶穌傳道有成,卻選擇進入耶路撒冷為世人贖罪受死

祂不會被傳教剛開始有發展的這個成就拘束,真正該做什麼就去做

這是「神人」:超越一般人而與真理接近的人。

無己,指不被有形的自己與短暫生命侷限

不被自己(有限生命)束縛

具備永恆的眼光和智慧

而完全成為永恆的存在

這是「至人」

也就是人在永恆裡的樣子。

Photo by Kristopher Roller on Unsplash

簡單來說

莊子的生命觀,是讓人真正認識永恆的自己

擺脫今生的限制

成為掌握真理的逍遙的人。

真是精彩的生命思考。

所以沒什麼人看得懂。

最後補一下原文並且簡單解說:

『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,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內外之分,辯乎榮辱之境,斯已矣。彼其于世,未數數然也。雖然,猶有未樹也。

(這裡說聖人無名,聖人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什麼,不會隨波逐流,或被定型拘束;莊子的聖人和儒家的聖人標準不同,所以不能誤會成儒家的聖人的意思)

夫列子御風而行,泠然善也,旬有五日而反。彼于致福者,未數數然也。此雖免乎行,猶有所待者也。

(這裡說神人無功,但是具體的例子說得很玄,重點是「彼于致福者,未數數然也」這句)

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氣之辯,以游無窮者,彼且惡乎待哉!

(這句說至人無己的境界。)

故曰: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。』

後記:

坊間常常把「無」解釋為「忘卻」

其實蠻不精確的。

「不在意」跟「忘卻」其實並不一樣。「忘卻」很難透過刻意去達成,如果會在意但是忘了,那還是該吃藥。

但不在意是「知道,但不會被影響」的功夫,在莊子中稱為「坐忘」,這個忘,是從心中將之排除的意思,不是記憶流失的forget。所以不應該翻譯成「忘卻」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