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你以為的國文是錯的】關於所謂的「國語文程度」

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

現在越來越有一種傾向,就是認為詩詞背很多,出口動輒先落兩句詩,叫做「國語文程度好」甚至「文學素養」很好。

實際上這種背書=程度的觀念大錯特錯。

好的文學修養,會反映在不著痕跡,卻使人感到優美的文字運用上面。

多看多讀多背,是「起點」卻不是目標,更不會是程度好壞的關鍵。

現在的語文教育業者和出版商,還有家長們,大部分都是把起點當成是終點,用這種非常速成、極端廉價的方式,來催眠家長,帶動風潮。其實最後可能會害了孩子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,滿街滿市文不對題、詞不達意的廣告文案,讓人啼笑皆非,那些可都是所謂「文學程度好」的人做的工作呢!

背詩背詞背古文,就宣稱(或自以為)等同於文學造詣很好,實在太小看了文學。

其實背誦的工作,叫做「訓蒙」,簡單來說,就是幼兒園該有的功夫而已。

文學能力強不強,看他的文字是否能讓人領略到不一樣的優美,這才是文學高度反映出來的硬底子。

講一句話,加一堆成語,放一堆詩詞。細究下去,不知所云。

這種風氣反而會把語文能力拉低。

如果想要成為文青,或讓孩子文字優美,感受與表達,還有愛心和美感才是最關鍵的!

宋代大作家吳文英,他的作品美的不得了,都還會被人說是「七寶樓台,拆碎下來,不成片段」(其實這評論太嚴苛了)

更何況是只會毫無章法的背書堆砌,連樓台都稱不上的作品,怎麼會是有「文學素養」的呢?

套句古人說的,如果只會死背然後照本宣科,這種功夫,只是「拾人牙穢」(把人家牙縫裡清出來的零碎當成寶貝)而已。

Photo by Diana Polekhina on Unsplash

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這些都是多簡單平實的文字啊!既無典故,也沒有任何背誦痕跡,甚至沒有漂亮的詞藻,卻傳唱一千多年。真正好的文學能力,是要這樣流瀉出來的,才真是千錘百鍊呢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