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你以為的國文是錯的〉「贏」字到底有多勵志?

坊間各種神奇的「說文解字」(雞湯文?),在長者群組廣為流傳,大家一定都看過幾則。
比如最近一年我不止一次看到的「贏」這個字。
簡而言之,作者認為「贏」這個字由「亡」「口」「月」「貝」「凡」五字組成,分別代表
「亡」危機意識
「口」溝通能力
「月」時間規劃
「貝」收入
「凡」平常心
在經營事業或收入時,擁有這五樣,就是「贏」。諸如此類。
說實話如果要我來說,若要把「亡口月貝凡」解釋成「贏(win)」,我寧可這樣解釋:「不用開口(亡口)每個月都自動有收入(月貝)是很平常的事(凡)」,這才叫做贏家──溫拿(winner)啦!
你有足夠的被動收入讓你每天感受不到經濟壓力嗎?
這真的是勵志的好目標呢!(認真)

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

但是事實上,這種把楷書拆開來做說文解字的心靈雞湯,通常裡面材料都是錯的,好孩子千萬不要學。
在《說文解字》中,贏這個字的組成並非亡口月貝凡,而是從貝𦝠聲,𦝠是一種多肉的獸。而贏本來的字義是「有餘、賈利」──也就是獲得額外的利益,不是今天常見的「勝利」的意思。字的意思會隨著時代而變化,越早的字越是如此。
所以,當有人說「中文造字真是有智慧啊!」然後舉出一堆時代最晚的楷書字體而不是甲骨文,接下來按照楷書解說所謂「老祖宗造字的智慧」時,相信我,後面的東西看過去就好,千萬別當真。

Photo by Laura Anderson on Unsplash

比如,當我說「罪」這個字是网部和非組成,意思是犯錯(非)要逮捕受罰(网)。
錯了,罪這個古老的字,本意只不過是「捕魚網」,跟罪罰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
而古代真正做罪罰之義的字是「辠」,意思是削去鼻子。(你以為發明辠字的商代,對犯人的刑罰只是罰款拘禁這麼簡單喔.......削鼻子算客氣的,比起其他什麼砍去雙腳,斬首,或全村抓來當奴隸等等)
後來因為辠字使用上各種不方便(政治避諱上和書寫上),所以改成簡單的同音字「罪」,今天有人喜歡把打蠟簡單寫成打腊,原因差不多。
腊本字是臘,是古代一種冬天的祭祀,所使用的祭肉通常是加鹽的乾燥肉,也就是今天的臘肉。
我猜沒有人喜歡在車子漂亮的烤漆和光滑的地板上打上「腊」(臘肉),或是把車子或地板加鹽風乾成臘肉(打有製作的意思)的。
依照現在通行的楷書去說文解字,看起來很有通俗易懂,其實錯誤百出。

Photo by Ju Guan on Unsplash

回到「贏」這個字,它的本意本來是「有多出來的利益」,所謂「贏餘」,後來才引申成為可以獲得更多利益的結果,即獲勝(如贏家)。但如果要說文解字,它其實是「搞到一隻肉很多的動物(𦝠),可以多撈點收入了(貝)」的意思,而不是「亡口月貝凡」。
所以,若要用「贏」字激勵人,你應該說:「請注意那些投報率最高的行為(多肉獸),因為他們更值錢(貝)!」這樣更精確,而且真正符合造字老祖先的意思,晚上不用擔心被託夢臭罵一頓。

Photo by Florian Lidin on Unsplash

那如果你想說的意思是「贏家」的贏(to win)呢?
那麼我們該用的字是「勝」,這才是中文to win的本來用字。
勝這個字由「力」、「朕」組成,「朕」字除了大家熟悉的皇帝自稱以外,本意其實是「船身微小的縫隙」,和徵兆的「徵」音義相通,所以偶爾在較早的書中也會看到「朕兆」的寫法。所以,「勝」的意思就是:

“找出事情的突破口(朕),瞄準這裡用力給它摜下去,你就會勝利了。”

非常簡單明白,猴子都懂。用在競技上、商業上、課業上或任何地方,勝字所揭示的「把握機會(朕),戮力進取(力)」,也就是「方向無誤、全力以赴」,才是讓你真正成為贏家的不二法門。

勝利不會從天而降,你得觀察、尋找,然後努力再努力。

有道理吧?這豈不是比「亡口月貝凡」清楚明瞭很多嗎?
哥有沒有很會說文解字?XD
大道至簡,文字也是這樣,人生也是這樣。
因為文字就是古人人生智慧的投射,隨意用現代粗淺的想法去猜,會錯失很多東西。

下次再看到楷書說文解字雞湯文,記得別又傻傻被牽著走了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