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你以為的國文是錯的】屈原與龍舟?

關於端午節龍舟競渡,從前課文說是為了跳水的屈原。

今天還有很多人會這樣教小孩。

但你不覺得這傳說越聽越奇怪嗎?

其實,龍舟競渡是來自東亞南方的風俗,尤其在古代越人之中。

這個風俗由來許久,後來因為北方民族南下統治,慢慢被中原統治者發現並寫出來。不善水的北方人當然覺得這些活動很新鮮,但也因為文化歧視的關係(北方人覺得南方人是蠻族),批判這種風俗是野蠻文化的也很常見,總之,自唐王朝開始,龍舟競渡的習俗開始漸漸為大家熟知。

Photo by Samuel Wong on Unsplash

競渡的原因,其一是與民俗宗教與巫醫習俗結合,一系列的相關文化包括蘭湯沐浴(用多種香草泡澡)、插艾草、戴香包、喝或撒驅蟲藥酒,以及更為人熟悉的吃粽子、祭祀拜拜等。

科學點來說,端午的種種習俗,不外就是利用草藥、沐浴和營養,以及參與運動(水上活動)來增加體質,降低疾病。

宋范致明〖岳陽風土記〗記載很詳細:

「四月八日,取羊桐葉淅米為飯,以祀神及先祖。瀕江諸廟皆有船,四月中擇日下水,擊畫鼓、集人歌以棹之,至端午罷。其實競渡也,而以為禳。災民之有疾病者,多就水際,設神盤以祀神,為酒肉以犒棹鼓者,或為草船泛之,謂之送瘟。」

順帶一提,這裡所謂「取羊桐葉淅米為飯」,你一定發現了,對!就是粽子。

而且是台灣南方粽的做法,不是3D油飯喔(討打)

Photo by Mae Mu on Unsplash

龍舟競渡習俗的第二個原因,是來自於越人水上戰鬥的風俗。南方多水,把龍舟競渡想像成水上的陣頭/宋江陣比賽,就有點那種味道。

宋胡仔漁隱叢話中,有段引用藝苑雌黄的記載說:

「南方競渡,治其舟使輕利,謂之飛鳬,又曰水車,又曰水馬。相傳以為始于越王勾踐,葢斷髪文身之俗,習水而好戰,古有其風。」

從文字可見,競渡原本未必一定在端午,而是當地的一種風俗傳統。競渡是很熱鬧的水上活動,古代人無論南北方,都是愛看的。端午當然是競渡尤其熱烈的一個節日,因此現在人集中在端午節舉行。

傳統上,端午是五毒日,也是宣告春天多變的天氣真正結束,接下來要持續暑熱到秋天為止的日子。在這天,越民族會有各種驅毒/健康/祈禱宗教活動,於是就產生了賽龍舟及各種端午風俗。簡單來說,賽龍舟是南方越民族的地方民俗活動,是僅限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區域的水上活動。然後才隨著民族交流而發展到其他地方。

至於什麼划龍舟是居民為了打撈屈原屍體…….

用點邏輯想想就知道

打撈一定是細細找,慢慢撈

誰會跟你競渡啊!!!!!!!!!!!!!!

那不過是好事文人,不食人間煙火者的浪漫說法罷了。

下次再聽人說划龍舟是為了屈原,我們笑笑吃粽子就好,沒必要跟著瞎鬧啦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