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〈鹿柴〉=鹿+柴?不是啦,王維跟朋友在他的輞川別墅旁邊找了20個風景優美的地方,鹿柴是其中一處,也就是地名唷!
對不起,我真的很愛跟教育部作對…..不,應該說教育部真的要跟大家說對不起,他們常常規定一些錯的東西讓大家的孩子去死背,而且毫無理由。
大家都知道的「遠上寒山石徑斜,白雲深處有人家」(杜牧‧山行)吧?
這裡的「斜」,課本告訴我們要念「霞」。問題是現代的普通話/國語裡面,斜這個字根本就不念霞,也沒有任何念霞的用例。只因為這個字在古代跟韻腳的家、花同韻,所以念這首詩時,教育部告訴你要用國語念成霞。
這根本就是亂搞。
你要聽起來有押韻,只要用閩南語、客家語、廣東語這些中古語系去念這首詩,自然就合韻了,怎麼會在沒有這個唸法的國語裡面,毫無理由地創造一個霞的念法出來呢?如果這個辦法可以,是不是大家也都可以比照辦理,在歌曲創作裡面、在詩裡面需要押韻的時候,把古代語言系統搬出來,創造一大堆只為了在詩裡合韻的現代念法呢?那不全盤亂套才怪!
若是為了藝術性,在唸唱時改變字的念法,還算無可厚非,畢竟藝術可以容許美的變化,但這是藝術上的權宜做法,絕對不應該「規定」成標準讀音。
比如周璇有一首歌,為了押韻的緣故,在演唱時把「綠」唱作「錄」,大家聽起來很美,這是沒問題的。可是若變成課文,教育部只能注釋「此處在演唱時為了押韻的緣故可以考慮唱作『錄』」,但不可以注釋:「綠,音ㄌㄨˋ」,或在考試的時候問你「請問綠的讀音是?」然後要你回答錄。
不過親愛的教育部這樣教了,而孩子包括我們,也這樣吞了下去。
因為押韻而規定一個新念法強迫你記起來,已經是離譜的錯誤了,今天,我要說的是更離譜的狀況,也就是根本與押韻無關,完全是意思解釋錯誤,還硬是要你奉為圭臬,否則考卷打XX的例子。
這個例子發生在王維的名作〈鹿柴〉。
離開學校久了的人,或沒用教育部版本學過這首詩的人(例如我),大概都不知道這個「景」在考試的時候讀音要寫一ㄥˇ(影)吧!
這個字不是出現在韻腳,所以不可能是為了押韻而改變讀音。一定是因為字義的關係,使它必須念成另一個讀音。
複雜的方法就不提了,我們直接看教育部的線上辭典,關於景這個字,到底什麼時候應該讀成「影」。
太好了!!竟然只列一個讀音就企圖搞定你啦!!!
不行,只能找更詳盡的字典了。
於是我們很快可以在線上的漢語辭典裡找到,景確實有影的念法,在古代,它可以當作影子的影字,因為是假借關係,讀音當然也跟影子的影一樣。
那麼王維這首鹿柴裡面的景字,是不是影子的意思呢?
教育部的解釋裡,返影確實是寫著「日光光影的反照」,那麼景就是「日光光影」囉!
日光我們都知道,而「光影」是什麼?
第一,是光線與影子交錯,稱為光影。例如夏丏尊·葉聖陶《文心》三:「陽光從窗外的柳條間射進來,在沿窗的桌子上、地板上、同學的肩背上印着繁碎的光影。」地上交錯的不只有光也有影,就一起稱為「光影」了。
還記得蘇軾的〈記承天寺夜遊〉嗎?裡面的名句:
庭下如積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橫,蓋竹柏影也
這整個積水(地面月光)中有藻荇交橫(影子交錯)的景象,就是在說「光影」。但這裡的「影」字,單單只指「影子」,而不是指「光影」。古代的影字,就是單指「影子」而言,不會是指這種光與影交錯的「光影」。
即使是現代,若單單提到一個影字,也不可能指「光影」。
「光影」的第二種解釋,就是光的投射,例如我們說投影機的光影很模糊,例如我們去看一場華麗的光影秀。
但古代恐怕沒有這種東西吧!!!!
而且,說到日光光影,只可能是第一種解釋(已否決),絕對不可能是第二種(投影)啦!
什麼?你說極光???
好吧,極光射入了華北的深林,那確實挺美的(遠目)。
簡單來說,返景入深林的景,絕對不是什麼「日光光影」的意思啦!!教育部網站的解釋,出局!!!
那麼,有沒有可能單純只是的影子的影呢?
我們用簡單的邏輯來想想看,如果這個字解釋成「影子」,所謂「返景入深林」,就是某種影子伸~~~~~~~長到陰暗的深林裡面啦!
但不對啊,如果是影子的話,怎麼可能「復照青苔上」?應該是「復暗青苔上」才對啦!因為照這個字,只可能給光線用,不可能給影子用啊!!
不管是今人還是古人,都不可能說出「唷!這影子照到我了,好刺眼啊!」這種話吧?
既然返景的景不可能是指影子,那麼就不可能念成「影」了。
所以,教育部的注音和解釋,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啊!
段考完就請孩子千萬把它給忘記了吧!!!!
那麼,返景的景到底是什麼呢?
景這個字,由「日」、「京」組成。京的意思是「超大」。所以像「鯨魚」就是超大的魚。景呢,基本上就是指天空中明亮的「太陽」,或照亮大地的「日光」啦!
然而成為「返景」的時候,它不再是強烈的太陽或日光,而是較為幽暗的夕陽或餘暉。
返景這個詞,在唐詩中還有一些例子,我們就直接從這些詩例來看吧!
如,宋之問〈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〉:「…茲山棲靈異,朝夜翳雲族。是日濛雨晴,返景入巖谷。…」
「返景入巖谷」是雨剛過去,光線照入山谷的景象。
又如李頎的〈晚歸東園〉:「…倚杖寒山暮,鳴梭秋葉時。回雲覆陰谷,返景照霜梨。」
「返景照霜梨」,是在雲影覆蓋陰谷時,斜射而入的夕陽照亮了寒冷的梨樹。
錢起〈田園雨後贈鄰人〉:「…殘雲虹未落,返景霞初吐。時鳥鳴村墟,新泉遶林圃。…」
「返景霞初吐。」是夕雨過後,餘虹未盡,夕陽初照晚霞的情景。
在這些詩例裡面,「返景」多半都與黃昏一起出現,我們可以了解,所謂返景最可能是直接的夕陽光,如「返景霞初吐。」,就是日光照在雲上生成晚霞的樣子。
返景也可以作為夕陽,如李端〈送友人遊江東〉:「…鳥聲悲古木,雲影入通津。返景斜連草,回潮暗動蘋。…」
能夠「斜連草」的「返景」,當然只能是指夕陽,也就是斜陽了。
明代唐汝洵的《唐詩解》,引用《四時纂要》這樣解釋返景:「日西落,光返照於東謂之返景。」翻成白話文,就是「太陽西落時,光芒往日出的東邊回照,就叫做返景。」結合詩例來看,它可以是夕陽,也可以是夕陽光(餘暉)。並且只有這兩種解釋。
所以,返景入深林的返景,最正確的解釋就是:
「傍晚的夕陽光射入深林之中」
也只有這樣,才能「復照青苔上」。
有些人把返景解釋為「反光」或霞光,看起來可以解釋得通,其實從詩例上看,仍是錯誤的。
圖:這大概就是「返景入深林」的外部景觀啦!
總之,我在教小孩這首詩的時候,看到教育部的註解,真是血氣上衝,整個人都醉了。(還好不是第一次/可是momo唱唐詩都乖乖按照教育部說法啊!!!!)
這麼明顯的錯誤,怎麼能教給小孩呢?
「雖然這邊注音是一ㄥˇ,但是你要念『景』才對喔!!!」
接著我們一起查了字典,跟孩子一起確定這裡的景不應該唸成影。
後來,小孩很有成就感的,每次都把畫面上的景更正成ㄐㄧㄥˇ,而且念很大聲,很刻意,很自豪。
我也超有成就感的。
XD
圖:在鹿的後面就來隻馬吧,這叫首尾呼應啊XDDDDD